启蒙---“动物的形状” 绘画认知课
橡皮人画室
Nov 22, 2024
“从抽象图形到动物特征”
动物图像---形状认知五周专题课
设置本专题的意义在于,通过五周的“形状认知探索”,引导孩子了解绘画的表现性特征,认识动物的“外形特点、形状概括、花纹以及夸张手法”。培养孩子对图形的感知能力、动物形象创造力,步骤理性以及绘画经验积累。

第一周主题:动物的基础形状
观察与讲解:
图片讨论和认识---引导学生“口述”总结动物的体貌特征。
“口述”归纳不同动物的基本几何形状(如圆形的熊猫、三角形的鱼、椭圆形的猫头鹰)。
分解动物的身体结构,学习简单的形状组合绘画。
实践活动:
孩子用几何形状画出几种动物的草图(如鸟、鱼、猫等)。
在绘画中加入基础背景(如水、草地、树木)。
材料: 蜡笔、彩色铅笔、白纸、丙烯马克笔。
教学目标:
让孩子理解并口头梳理、动物的基础形状,培养逻辑表达和图形认识。学会将复杂形象简化为“基本形”。

第二周主题:动物的装饰性纹样
观察与讲解:
引导学生“口述”描绘动物的外部纹样(如斑马的条纹、豹的斑点、孔雀羽毛的图案)。
在纸张上画出自己的口述部分。
讨论这些纹样在自然界中的作用(如伪装、吸引配偶等)。
实践活动:
孩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动物的装饰性图案。
设计一种“幻想动物”,为它添加独特的纹样(如彩虹斑纹或星星点缀)。
材料: 马克笔、水彩颜料、卡纸、水彩、丙烯。
教学目标:
培养口述逻辑和语言组织能力。
提高孩子的观察力与纹样绘制能力。
鼓励孩子创造自己的装饰性设计。

第三周主题:动物的特征与夸张表现
观察与讲解:
引导孩子观察、口述动物的独特特征(如长颈鹿的脖子、大象的鼻子、兔子的长耳朵)。
学习如何通过想象、联想来形容“比例夸张突出这些特征”。
实践活动:
孩子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,突出表现它的有趣特征。
添加背景和情景设计,让动物活灵活现(如长颈鹿在摘树叶,大象喷水)。
材料: 水彩颜料、彩色铅笔、贴纸。
教学目标:
帮助孩子学会用夸张手法表现动物特征。
通过情景化绘画提升创意表达力。

第四周主题:动物的动作与动态表现
观察与讲解:
引导学生口述动物的行为特征和动态特征,语言描绘。
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动物的动作特点(如跳跃的兔子、飞翔的鸟、奔跑的老虎)。
学习用线条表现动态(如流畅的动作弧线)。
实践活动:
孩子选择一种动物,画出它在运动中的姿态。
为作品添加背景(如飞鸟在天空、跑步的老虎在草原)。
材料: 彩色铅笔、蜡笔、卡纸。
教学目标:
提升孩子的动态观察力和表现能力。
学会通过动作展现动物的生命力。

第五周主题:创意动物图像合成
观察与分享:
孩子们回顾前几周的学习内容,总结并“口述”动物形状、纹样、特征与动态的绘画技巧。
每位学生设计一幅完整的创意动物图像,将学到的知识融入一幅作品中。
实践活动:
孩子创作一幅大型动物画作,结合形状、纹样、特征与动作。
为作品设计一个故事,并在课堂上分享创作灵感。
材料: 水彩颜料、马克笔、蜡笔、大幅卡纸。
教学目标:
整合学到的认识,完成一幅完整的创意作品。
培养孩子的口述能力、分析逻辑与表达能力。

